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配资指数网官网
人物名片
贾樟柯
中国著名导演、编剧、制片人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
代表作品《小武》《站台》《三峡好人》《山河故人》《江湖儿女》等,曾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、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多项国内外奖项。
2015年,贾樟柯执导电影《山河故人》上映。影片瞄准贾樟柯故乡山西,故事从1999年跨越到2025年,该片也开启了贾樟柯对大时间跨度叙事探索。此后的10年里,贾樟柯在作品中依旧保持对时代变迁中个体生存状态的关注,他用兼具人文厚度与美学价值的镜头语言,构建起他眼中的“中国叙事”。
展开剩余86%日前,封面新闻记者在烟台专访导演贾樟柯,聊《山河故人》上映十周年的变与不变,也聊他应对焦虑的解决之道。对于蜂拥而至的短视频、短剧吸引了大量用户,他并不觉得焦虑,他说:“电影不是高傲的艺术,短视频的语言有什么特点、优点,和电影有什么关系。可能才是在媒体变革的时代应该采用的正确态度。”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,对于当下中国电影面临的挑战,贾樟柯认为,“信心是建立在人们内心对于电影的渴望,这个是不可战胜的。”
电影《山河故人》剧照 董子健与张艾嘉 图据片方
写剧本时
常为剧中人物命运和走向牵挂
2014年,贾樟柯44岁,产生了用电影展现一段较长时间的想法,“在很长的时间里,人究竟会面临哪些生命中必然出现的问题,比如生老病死,人会怎么样改变。”他希望通过大跨度时间来观察社会变革下,人所经历的变与不变的问题,这也是他创作《山河故人》的初衷。
于是影片中的人物,从1999年开始迎接新的世纪,并经历不同的情感历程。贾樟柯分享:“我在写剧本的过程中,会为剧本中人物的命运和走向所吸引和牵挂。我们常说电影中的人物,写剧本写到一半,这些人物自己就有生命了。他(她)在往前走,你跟着他(她)就会想,他(她)未来会怎么样,十年后会怎么样?”
电影《山河故人》海报 图据片方
影片中,人们的通讯方式经历了BP机、大哥大、iPhone手机,最后一段落则设定在当时的未。十年之后的2025年:平板电脑拥有透明玻璃屏幕,董子健与张艾嘉在片中有了一段年龄差距不小的姐弟恋。当2025年真的到来,环顾四周,电影里预想的画面有的实现了,有的还没有。比如人工智能轰隆向前发展,只是拥有透明玻璃屏幕的平板电脑还未走进大众生活;年龄差距巨大的姐弟恋,却在你我身边越来越多地出现。
2025年夏,2025青葱青年影展在烟台举行,《山河故人》在影展期间进行放映。再回看十年前的作品,贾樟柯也感慨:“这10年变化非常大,演员、生活的环境都是如此。”影片中的主演,董子健有了自己的导演作品;赵涛今年成为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……谈及这些变化,贾樟柯说:“时间会带给我们很多问题,也会馈赠给我们非常多的礼物。”
片中,董子健与张艾嘉的那段恋情在当下越来越多地出现,当被问及十年前为何会预见性地设定这一段感情时,贾樟柯坦言,“《山河故人》是我很少的几部完全聚焦到情感的影片,当时我有一种感觉,情感的多样性是未来的趋势,十年后我觉得非常多的观众,完全能接受这样一种设定,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进步和变化的标志。”
贾樟柯 图据贾樟柯工作室
“我是努力适应变化的人”
短剧大火之下 电影更要拍好
万事万物,不断变化是不变的真理。关注不变山河下,个体经历变与不变境遇的贾樟柯,对待变化又抱持什么样的态度?
“我是努力适应变化的人”,贾樟柯说。他坦言自己成长的过程,社会变化剧烈,科技带来的变革非常大。“一方面我觉得科技进步的力量是挡不住的,只能去思考会给情感、人性带来什么影响,我自己是持一种审慎的欢迎态度。另一方面,作为电影工作者,对于这种变化本身,你要有能力看到它的两面,任何一个新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新的伤害,也可能会塑造全新的世界。”
这种变化体现在视听产品上,这两年最大的趋势就是短剧势头越来越猛。今年9月,贾樟柯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,透露自己看了约200部短剧。他也在微博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在追短剧,还附带关于主角姓的总结:“我看的短剧,里面的主角大多是以下几大姓:林、叶、楚、江。”他对短剧投入的精力,也让不少人好奇,“‘科长’要拍短剧了”?
“了解这个行业不等于要进军,这是职业的习惯”。贾樟柯认为:“可能有个别的电影人比较傲慢,但电影不是高傲的艺术,短视频的语言有什么特点、优点,和电影有什么关系。可能才是在媒体变革的时代,应该采用的正确的态度”。
当被问及未来是否会考虑拍短剧,贾樟柯笑言,“作为观众,我看短剧,感受是同频的。作为创作者,它跟电影的关系是什么?我还是需要去消化。”
2024年全国电影票房425.02亿,而全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505亿元。短剧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分流去影院的观众?贾樟柯不这么认为,“这是两个行当,小时候《故事会》很畅销,但同时我们也看《收获》《十月》,也看长篇小说。不要因为视听媒介更多,产生恐慌。”在他看来,也许从短期内看会有一些分流,但长期来说,“既然是新的视听产品,跟电影就有很大的区别。越是电影化的电影越能够扛住新的视听化的冲击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把电影拍好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“没有不焦虑的人,
重要的是找解决方法”
在《山河故人》《江湖儿女》《风流一代》三部电影中,贾樟柯用长时间的叙事凝望时间长河。其中去年上映的《风流一代》更是跨越了21年,赵涛饰演的巧巧经历青春到成熟,在时代的发展中浮浮沉沉。21年浓缩在一部片子中,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,对比有时会让人感慨。
电影《风流一代》海报 图据片方
关于年龄的增长,贾樟柯没有焦虑。且在当导演、做演员之外,他还在不少电影节展中担当重要角色,让喜爱电影的人们能观看新鲜的电影、分享观点,享受欢聚时刻。7月,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2025青葱青年影展在烟台举行,作为会长的他从开幕、对话、展映到闭幕,从未缺席。9月,贾樟柯发起的平遥国际电影展迎来第九届,第一次开票就有1300万人同时抢票。接下来的10月底11月初,2025横店影视节的重要活动第十一届“文荣奖”颁奖典礼,担当评委会主席的贾樟柯,也将与其他评审一起,向行业输送新面孔……
在焦虑普遍存在的当下,不焦虑年龄的贾樟柯,又在焦虑什么?贾樟柯坦言:“没有不焦虑的人,可能你需要有一个解除焦虑的方法,不能老焦虑。”他以距离采访日两天后要举行的2025中国电影导演之夜红毯为例,“比如那天有红毯,我就担心当天下雨。但做好预案,真正去想办法解决,慢慢就不焦虑了。”关于焦虑,贾樟柯的回答还在更新中。10月14日,他在自己参演的电影《阳光俱乐部》清华大学首映上,回应如何面对焦虑时说:“不要让昨天的阴霾笼罩今天的阳光。”
今年9月,贾樟柯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红毯上。图据主办方
观众内心对电影有渴望
我们有信心
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。年初,以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《唐探1900》等为代表的春节档战绩,让对中国电影前景的质疑、茫然一度烟消云散、柳暗花明。《哪吒》对中国电影今后的创作、市场、海外发行、“电影+”的理念推广以及世界影院电影信心的恢复都影响深远,观众观看一部好电影的渴望依旧强烈。但另一方面,中国电影保持优势向更高目标迈进,仍然面临重重挑战。
在贾樟柯看来,“挑战无时无刻不在”。拆开来说,跟媒体环境、科技的发展、经济社会的变化都息息相关。但贾樟柯认为,“信心是建立在人们内心对于电影的渴望,这个是不可战胜的。”
电影是光影的艺术。在贾樟柯看来:“电影发明以来,最有魅力的是将我们人类自然的生活状态,通过视听的方法呈现在大荧幕上,观影的方法是有仪式感的。这样一种独属于电影的魅力,才是真正让电影能生生不息的基础。”
去年,贾樟柯作品《风流一代》限时上映22天,票房破千万,这个成绩让贾樟柯感觉“放松”: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,因为我们能做到收支平衡,在全球市场有盈余。”至于下一部作品,他透露已在筹备中。
自《站台》开始,贾樟柯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赵涛的身影。新作是否还会跟赵涛搭档?他笑言,“不一定。剧本完成前,我不太会考虑演员的人选。但可以透露的是配资指数网官网,它是一个当代故事。”
发布于:四川省至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